(记者:郜雯)昨日,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织的《公共电信网增强 支持智能环境预警应用的技术要求》试点实施工作报告会上,《<公共电信网增强支持智能环境预警应用的技术要求>试点实施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正式公布。据了解,本次报告由中国通信工程行业领军人姚亚鹏带领专家组进行考察编写,总结了《公共电信网增强 支持智能环境预警应用的技术要求》在全国范围内112家组织机构的试点应用情况。作为以通信技术助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国家级标准文件,《公共电信网增强 支持智能环境预警应用的技术要求》早在7月份正式发布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此次试点实施工作报告的发布,更是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
报告中指出,《公共电信网增强 支持智能环境预警应用的技术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实施以来,借助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通信网络技术,有效提升了试点企业的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效率、水污染处理效率、提高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减少了监测预警成本,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家级标准化文件,《公共电信网增强 支持智能环境预警应用的技术要求》对公共电信网在环境预警的技术指标、平台建设构架要求、系统建设详细功能要求、平台接口及应用接入要求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对于指导我国改造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能够将该标准的内容做到详实,权威,归口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特别任命协会常务理事,通信标准制定领导小组A组组长姚亚鹏亲自把关,对该标准起草工作的很多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决。最终姚亚鹏不负众望,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解决了诸如平台构架、感知延伸层建设等诸多关键性问题,是《公共电信网增强 支持智能环境预警应用的技术要求》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人物。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表示,《公共电信网增强 支持智能环境预警应用的技术要求》试点应用情况喜人,随着未来正式实施,必将会把中国生态环境改造发展推到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结构状态;同时,这一标准也将为前沿通信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一个值得参考的成功案例。